“小朋友画廊”受质疑公益“触网”应规矩同行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2日 作者:张某某 

  近日,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刷爆了朋友圈,用户可以通过捐款,“买下”这些由自闭症、脑瘫等特殊人群的画作,作为手机屏保。但这个火爆的公益活动随后也遭遇了画作为代笔、捐款用途不明等诸多质疑。

  互联网为公益带来的变化前所未有。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普及让公益项目可以借由社交链传播和扩散。新渠道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普通人接触种种公益项目的机会。便捷的支付渠道,让小额募捐成为可能。此次“小朋友画廊”得到了如此关注,正是得益于上述朋友圈传播和最低1元的捐款额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益的小额多频次,也带来了捐助项目的多元化,在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病、失学、扶老等救助项目之外,也包括环保、文化、艺术等新型公益领域,让公众有了更多捐助选择,能吸引不同偏好的群体参与。同时,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还为公众参与公益提供了全新方式,为盲童读书,为好友的蚂蚁森林“浇水”,这些项目并不需要用户付出真金白银,只需要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

  不过,公众通过互联网触达公益,公益项目也必然要有互联网思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取信”于公众,满足他们的用户体验。

  从机制上来说,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地”触达,要求互联网公益能够建立起双向互动与及时反馈的机制。在信息披露方面,互联网公益应当设立固定的周期,不断将包括筹资进度、实施情况通过推送消息、私信、邮件等方式告知捐助者,同时还要及时解答用户对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数额等的疑问,以此作为对捐助者的尊重。否则,捐助者的质疑声,同样有可能通过社交网络被“放大”。尽管有些质疑未必“靠谱”,但作为募捐的发起方和组织者,依然要不断发声解释。

  新技术也有望成为互联网公益的增信手段,其中最被看好的是区块链技术。由于区块链代表着绝对可信的交易信息流,因此利用这项技术,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可以记录在区块链上,捐款进入公益项目账户后依然可以被募捐人持续追溯,了解捐款的最终去向。此外,区块链还可以帮助公益机构简化核算和审计体系,即时完成清算。

  此外,互联网公益还要充分考虑监管的种种要求,面对合法合规的考验。在互联网公益下,如何更好地呵护公众的热情与善意,需要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公益平台从技术、机制等方面给出新答案。(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 静)

莲花人力资源外包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03:29:18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华强北分拣员包装工沙头角临时工劳务市场 慈溪市人社 市企业用工 我市工伤预 江北区人社 江东区举办 宁海人社局 奉化市人社 镇海区人社 信仰的力量 慈溪市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