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替父母扫街”没啥毛病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3日 作者:张某某 

    

   近日,一则“同济博士生替父母扫马路”的微博火了:29岁的小钱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困,五六年前父母为了他读书就到嘉兴做环卫清洁工,省吃俭用很辛苦。小钱暑期早上帮父母扫马路,减轻他们劳累。有人感动点赞,也有人认为父母太辛苦、当事人应该早点出来工作减轻负担(据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读书的孩子,暑假为清洁工父母扫马路———这大概是再正常不过的凡俗小事。但,因为有个“同济博士”的标签,一切赞美与诋毁便显得顺理成章又意味深长。

  说感动,大概是因为仰视了“同济博士”的精英身份,觉得“扫天下”的双手,怎么能握起扫马路的扫帚呢?有时间看看书、做点科研,好像价值更大些。说诋毁,大概是因为俯视了“博士生”在市场上市侩的性价比,于是认为“父母劳累了一辈子,到现在这人还赖在学校不走”,不是工作恐惧症就是不知道分担家庭负担。这样一想,扫马路亦非良心之举。

  不过,这些天马行空又脑洞大开的评价,显然脱离了两个基本的语境:第一,穷孩子或者贫困家庭,亦有选择人生模式的自由权利。读博士,不是富人的“专利”。要不然,经济地位的三六九等,就可以直接区隔出教育程度上的优劣了。社会若固化至此,贫富世袭、阶层分化,岂非倒退几个世纪?

  第二,扫马路或者洗碗做饭,有什么奇怪的呢?只是寻常人家的伦理日常罢了。博士生也好、高级干部也罢,在家庭关系中,总要扮演为人子女的角色。父母是清洁工,则陪其上马路;父母是农民,则陪其下农田……这应该是最温暖又最走心的“陪伴”。《诗经·小雅》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以传统孝道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千百年来成为国人品性中最温润敦厚的部分。懂得分担家务、体恤父母,无论大小责任,总是一片冰心。就像当事人母亲说的,“我叫他不用去,要去也再多睡一会儿再去,可他从来不听,还爬起来给我烧早饭……”惜取父母恩,不忘本、守初心,即便是凡人小善,亦叫人热血生暖。

  当然,“博士生替父母扫街”之所以撩人眼球,无非是舆论传播的标签思维所致。 值得警惕的是,在公众谈论博士生该不该、 对不对的同时,已然对清洁工这个职业戴上了歧视性的有色眼镜。 试问,如果扫马路真是有尊严而有荣光的公共职业,“博士生”的身份还会与之形成话题上的断裂感吗? 说得更直白一些,因为你觉得清洁工是低下的、是属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因此,博士生子女抡起扫帚的同时, 才有了心理上的“难度系数”与围观的“惊诧程度”。可问题是,今天的清洁工,为何还是个需要被悲悯的职业选择呢?

   一屋不扫,天下难扫。城市也好,家庭也好,保洁并不是个低下的工作。我们在褒扬博士生孝亲敬老的同时,亦该让清洁工这个职业享有基本的职业尊严。 邓海建

劳务派遣中介公司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21:52:41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沙井马鞍山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劳务输出公司 市委举行常 李克强在十 新民晚报第 《上海市实 拆除大面积 夏令热线开 市儿童医院 工业园区开 60℃机坪 新上海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