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谨防“人情送礼”成产业扶贫难以承受之重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18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谨防“人情送礼”成产业扶贫难以承受之重

▲产业扶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明确坚决制止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要求各地在组织扶贫观摩、调研等活动中不能摆放、不得赠送扶贫产品,参加活动的人员不品尝、不收受扶贫产品。

  另有媒体报道称,中部某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山区乡镇,采取“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以种植茶叶作为当地脱贫主打产业。企业年产茶3000斤左右,却只卖出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被当作“人情”送给了前来参观、学习、考察的人员。类似现象还并非少数,尤其是在“轻量化”的扶贫产业中,例如瓜果茶叶等种植类产业和鸡鸭等养殖类产业中较为普遍。

  这种“人情送礼”,今后不再被允许了。***扶贫办的通知明明白白,一瓜一果不是小事,一茶一饭总关廉洁。“人情送礼”侵害民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必须坚决杜绝。

  相信会有人为这种行为辩护,理由要么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必大惊小怪;要么说什么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宣传手段云云。其实,这些理由并无太强说服力。

  既然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就不应该只见带走土特产,而不见回馈老乡钱物。不要认为去扶贫了就可以随便拿走农民的产品,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在以高高在上的“恩主”自居,十分危险,亦不可取。

  即便是要帮助当地土特产扩大宣传,也应该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去推介。像此前不少地方的县长进城卖土特产、扶贫干部当“网红”只为宣传地方产品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手段。何况,口碑式宣传也并不影响主动掏钱。

  从乡土社会走出来的现代中国,一些人的思维和行为中,仍存留了一些礼物馈赠的痕迹。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没有太大问题,但问题在于,当下的农村底子还很薄,农民脱贫尚在艰难努力之中,无论是进村扶贫,还是前往参观、调研,抑或是下去督导、检查,人员来往既频密,且馈赠行为也只是单向行为,长此以往,必然会加重农民负担,使之不堪负累。像媒体此前报道的那样,为了迎接一个几十人的观摩团,村里不仅需要准备好两大桶瓜果供品尝,走的时候还要带走几箱。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此外,一味搞“人情往来”,客观上也会阻碍农民市场意识的培育。从长远看,并不合适。

  其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2014年3月18日,******到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他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交纳了一天的伙食费160元。2015年2月,******在延安梁家河时,在当年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家吃午饭,他向梁玉明交了一行3人的午餐费用共90元。

  说到底,杜绝“人情送礼”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规则”,关键在收礼一方。这也意味着,责在扶贫的各级机构、单位,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绝不能随便收受农民的“土特产”,要将“扶贫不收礼”作为一种刚性制度。此番***扶贫办的通知,严令各相关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抵制“人情送礼”行为,坚决杜绝“不拿不要不办事”、故意刁难等现象,可谓切中肯綮。

  毕竟,在与农民的对接中,外来的扶贫干部属于强势一方,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如果这主导权用对了地方,完全可以在乡土社会中渗透“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则,而不是依然在“吃拿卡要”的泥淖中自欺欺人。事实上,久而久之,一旦“等价交换”成了常态,则大家彼此都会感到轻松方便。

  □胡印斌(媒体人)

 

责任编辑:余鹏飞

深圳梅沙人力资源公司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08-31 18:56:33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大鹏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龙岗劳务 唐山市20 我市公布取 郝占敏赴山 朱政学主持 唐山市省委 民盟社会服 我市举办森 市委宣传部 唐山市省委 聚焦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