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秦墓出土的青铜剑、酒和卜甲到底啥样?快来看吧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作者:张某某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地考古发现的青铜剑、酿造酒、战国晚期卜甲,到底什么样?3月20日,华商报记者专程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窑店工作站进行了探访和直播。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扬力铮,现场给网友做了介绍。

  共清理古墓葬56座 出土遗物约260余件

  岩村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该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尽管墓葬多被盗扰,但仍出土了陶、铜、铁、骨及玉石等不同材质的遗物约260余件。


  青铜长剑:两千多年了 拂去黄土依然寒气逼人

  在一处秦人平民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该剑通长60厘米,保存较好。尽管距今已两千多年,拂去黄土,剑身依然寒气逼人。

  剑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体,近锋端有明显的束腰。这种造型最早出现于吴越地区,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茎部缠绕丝绳可以舒适地持握,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这柄铜剑刃部可见使用后留下的豁口,考古人员推测是一柄经历腥风血雨的实用武器。

  秦人铸造铜剑,金属成分多为铜、锡及少量的铅、铁,属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大刃之剂”的配方。锡过多容易折断,过少硬度不够。合金原料要充分融合,达到相融以沫的程度才能铸造出一柄良剑。由于铜剑有“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增加长度而不折成为长剑铸造的难点。


  这些酒是乳白色透明液体 属酿造酒

  液体酒是在一座竖穴墓道双墓室秦人墓葬的铜壶中发现的。

  铜壶属于青铜礼器,又称为锺,是酒类液体的盛储器。按照周礼制度,丧葬墓葬中出土的铜壶,多与下葬过程中的举行的“献祭”仪式有关,填埋时应该都盛有酒类,但受时间、铜壶质地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能留存下来实属“意外”。


  本次出土铜壶的口部以条状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极好,因此得以保留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液体。第一时间送至相关单位开展科技检测后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等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83ug/g和2.40ug/g,属于酒类物质。属于酿造酒,不是烧酒。

  经检测,壶口覆扎的条状物和现代的棉麻竹等植物纤维谱图无相似之处,织物为平纹组织的麻布。


  卜甲内面有方形凿孔 但卜甲上没有刻字

  在一座小型竖穴墓道洞室墓,意外发现了罕见战国晚期卜甲。

  这个墓的墓主人头向西下肢弯曲,属于比较典型的秦人葬俗。墓中有铜镜、铜带钩、铃形石佩、石珠等常见的随葬品。现场清理时,在墓主脚端、铜镜的一侧发现被厚厚的棺灰所掩埋的“骨片”,当时判断为牲肉的骨骼残留。后期室内清理时竟然发现“骨片”是一块基本完整的龟(鳖)腹甲做成的卜甲。

  古人习惯以动物的骨、甲制成占卜器具,根据骨、甲上的“兆纹”来判断事情的凶吉。实物最早出现于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到秦代前后已非常少见。

  这件卜甲复原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内面中部有十余处规整的方形凿孔,外面对应有兆纹,侧面有烧灼痕迹。虽未发现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但毫无疑问是一件使用过的占卜器具。卜甲上一般会有刻字,但这个卜甲上没有发现。由于卜甲一般是神职人员使用的,所以判断这个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咸阳城内的一位巫师级人物。

  华商记者 马虎振/文 黄利健/图

深圳桃源劳务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01:37:39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民治人力资源市场深圳劳务中介公司 供水部门全 守土有责履 市财政局向 市民政局积 市政集团抢 农林专家奔 水文局防汛 市公交公司 市园林部门 城调中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