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现会“种田”穴居人 研究员:世界罕见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我国首次发现会“种田”的穴居人  

  新华社福州11月4日电(记者 闫珺岩 林超)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居住在洞穴里的人类,只会采集、狩猎,或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活动。中国社科院、福建省博物院和明溪县博物馆考古团队近期对福建三明市南山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

  这一团队4日宣布:在南山遗址4号洞(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发现了上万颗炭化稻谷,表明南山遗址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相对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意味着我国首次发现会“种田”的穴居人。

  这些稻谷会不会是南山先民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呢?同时发现的田间杂草遗存否定了这一可能。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赵志军说,炭化稻谷旁发现了大量狗尾草和飘拂草,这些都是典型的农田杂草,说明这些稻谷不是收集或交换得到的,而是南山先民自己种的。“因为只有自己种的,才会在收获的时候把农田杂草一起带回来。”

  考古团队对南山遗址人骨的研究显示,南山先民患有龋齿、牙结石、牙釉质脱落等口腔疾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王明辉说,这些是非常典型的农业社会人群才会有的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南山先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

  种种新证据表明,南山遗址是已经进入到相对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阶段的洞穴遗址。赵志军表示,这不仅在我国属于首次,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他说:“国外偶尔也有发现在洞穴里盖房子居住的先民,但那些实际上仍是住在建筑里的人。而南山先民真正以洞为家,是严格意义上的穴居人。”

  传统观点认为,古代人类居住在洞穴里,守着山、面向水,能够更好地收集食物和打猎。到了农业社会后,人口几何式增长,先民就会离开山洞,移到更开阔的地方居住。所以南山遗址的发现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南山先民已经到了相对发达的农业阶段,为什么还在洞穴里居住?

  赵志军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对史前人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后在探讨史前人类居住模式和生业形态的时候,不能再沿用原来的固定思维模式,而要考虑更加多元的可能。

  对南山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始于2012年。除了大量炭化稻谷外,已发现墓葬8座,大型蓄水池2座,灰坑十余个,近百个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责任编辑:张岩

深圳福保人力公司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12:28:33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松岗镇东方村大田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沙河人才网 教学质量与 2016年 关于落实省 武陵区大力 关于举办常 武陵区机关 武陵区人事 2016年 关于201 武陵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