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敬重院士不等于盲目崇拜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敬重院士≠盲目崇拜

  近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了2017年增选的院士名单。在向“新科”院士表示祝贺的同时,也须警惕另外一种现象——“院士崇拜”。

  现实中,“院士崇拜”现象屡见不鲜:科技规划院士牵头才够权威,项目评估院士主持才有分量,会议没有院士出席就不上档次,安排座位院士坐第一排……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地方的招才引智工作中,“院士崇拜”现象较为突出:凡有院士头衔的就身价倍增,支持经费动辄上千万元;某沿海城市高调推出“国际院士港”,宣称要推动成立“中国院士节”;某内陆省份高规格举办“院士联谊会”,意在借院士之名争取更多科技资源……

  “院士”通常是授予科学家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然而,过度崇拜院士的倾向却要不得。细析起来,“院士崇拜”的根源,是把“最高学术称号”等同于“最高学术权威”,认为院士就是“最高学术水平”的化身。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首先,评选院士依据的是候选者过去的科技成果和社会贡献,而不是简单同当前的学术水平挂钩。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所说的那样,“获得院士荣誉称号仅仅意味着既往的学术成绩和贡献得到认可,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画等号”。关于这一点,已故院士王选也说得非常清楚:“我38岁时,站在研究的最前沿,却是无名小卒;58岁时,成为两院院士,但是两年前就离开了设计第一线;到现在68岁,又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已经远离学科前沿。”他指出:“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领域的学术权威,我经常说时态搞错了,没分清楚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以今年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为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大多数院士过了创新的黄金期,有些人已离开创新一线多年。特别是,当前知识更新和技术迭代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其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一些年过半百的科学家与时俱进的压力着实不小。

  其次,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科学家特别是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同一个研究领域水平不相上下的科学家往往有好几位甚至十几位。由于增选的院士名额非常有限,选上的固然很优秀,但落选的不见得不出色——原来水平相当的科学家,怎么可能因为一评上院士就水平大涨、一跃成为“最高学术权威”了呢?

  科技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本质是颠覆以往、推陈出新。对于创新来说,学术平等、百家争鸣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在各类科技活动中,重视和尊重院士的意见没有错,但如果过度崇拜院士、唯院士“马首是瞻”,何来独立思考、标新立异?过度崇拜院士,往往不利于培养自由探索、平等交流的学术氛围,不利于促进中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消除“院士崇拜”,相关科技部门负有重要责任。在各类科技活动中,应当打破“凡事必由院士牵头”的陈规,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多让身处一线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参与科技规划、项目评审和成果评估等。对于那些借院士之名搞政绩、弄噱头、谋资源的错误做法,应当坚决抵制。

  ******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两院院士在我国科技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全社会具有高度关注度,一言一行对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都有极大的影响。希望广大院士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期待新老院士牢记***的要求,为推动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时鑫

深圳翠竹劳务派遣服务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2 08:07:55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石岩镇砖厂村石头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桃源人力资源市场 上海体育局 本市普及《 市食品药品 上海首家少 本市第四届 本市上半年 推动上海教 申城十余残 黄浦区百家 海外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