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春分·中庸之道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作者:张某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一期一会,映刻每一日的美与妙,不曾辜负。你我芸芸,匆匆过客,且驻足去触摸,诗意生活完全可能。让我们一起拾起中国传统文化风俗,借助这古老而典雅的时间体系,在四季轮回中,见天地、自然;在草木荣枯中,见规律、自己;在耕收有序中,见智慧、众生。

春分,农历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还平分了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为一年中最好气候。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分季节,人的感官注定会被缤纷的色彩所渲染:或来自稻田那舒爽的青绿,来自桃树那娇羞的粉白,抑或是来自燕子的玄黑。没有这三种颜色,仿佛春天就不会翩跹而至……若想真切地领略春分节气,不妨把春意分成十份:一分春曦,一分春色,一分春暖,一分春光,一分春风,一分春水,一分春花,一分春影,一分春思,一分春趣……

春分,不仅平分昼夜、平分寒暑、平分春季,还以其独特画风,不小心透露了它“中庸之道”的哲学观。

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颐先生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折中调和,达到平衡,即为“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即为“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但早在孔子以前,中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作为“天下之正道”、“常道”的中庸之道,与老子提出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守的宇宙总规律之道如出一辙,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老子深知“物极则反”“不如守中”的道理,故提倡“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主张效法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反对“损不足以奉有馀”。如果已经出现了极端的情况,就要用对立面来调和这种极端状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用中医的理论来说,就是“富病穷治,穷病富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以促人体阴阳之平衡。孔子和老子一样,都主张遵循符合万物自然本性的中正之道,把恪守中道当作一种最佳的处事方法,并把老子这种符合天道的“守中”原则提升为一种道德标准,从而成为孔子思想和儒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实践层面,中庸表现为一种不偏不倚、尊重事物本来规律的处事方法。天下万事万物的发展瞬息万变,难以把握,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该事物的中庸状态,抓住了它,就掌握了该事物最一般的、最平常的规律。如果了解了事物最中正、庸常的状态,我们在对待和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顺应事物的中庸状态,这样才符合事物的本来规律,事物才会出现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所以中庸又是在了解和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中正的处事方法。同样,这种方法的适应范围也是立体多维的,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情感等方面,中庸的方法和状态往往都是最恰当的。所以,古往今来,中国的读书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庸”作为自己人生处世的原则和方式,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偏激和极端的行为。儒家更是把“中庸之道”看成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的治国之道。而后人把“中庸”理解为平庸、保守、不求上进,甚至是处事圆滑、不讲原则、“和稀泥”等等,则是一种误解或错误理解。

唐末高僧布袋和尚在游化民间的时候,曾感悟农民种田插秧而写了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告诉我们,处低能见高,从近能看远,退步可前进,明示“行道”之心境,暗示人生之哲学,堪称经典。

古人说:“以退为进”,“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利禄面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耐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脚踏实地的向前才是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冲,有时候需退一步思量;事业不能一味蛮干,需把握正确的方向,也需要把握好“不偏不倚”的“度”,更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当年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受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赢得天下。

历史表明,奢欲无度,必会人亡政息;制欲止奢,多会成就一番大业。正所谓:天下大福,莫大于无贪欲;天下大祸,莫大于欲无底。人生在世,皆有“七情六欲”。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功之梯、动力之源;负面非分的欲望即贪欲,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古训道:寡欲清心,无欲则刚,见欲而止为德也。

君不见,一个个被拍打的“苍蝇”“老虎”,都曾在升官路上,见“位”思迁,权迷心窍;在财路途中,得“银”望“金”,“财”壑难填;在美色梦里,迷魂失魄,醉倒在“石榴裙”下;在享乐世界,玩物丧志,醉生梦死。世事证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

清朝官至工部尚书的著名理学家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他曾有一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名言:“小人只是不认得‘独’字。”古人认为,独处可以使人“神不浊、心不浊”,“静一分、慧一分”、“清明在躬、志气如神”,闭门皆乐地,高枕即安居!

《官箴》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廉、谨慎、勤勉,是官德之先、为政之要。当官须养德。德从心,心养德。修心以对己,养德以待人。对于人民公仆、信仰共产主义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更要做好自己心的“城防司令”,筑起心的“长城”,构筑生命的“内时空”,真正成为自己内心道德的“立法者”和主宰,在修身齐家时,在行使公权力的实践中,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

在儒家思想中,在修身方面,除主张“慎独”,还要求做到“中和”。孔子提出做事要符合“人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刻反省自己,从身边的日常言行做起,不退缩、不极端,能做到符合中庸之道,就是一个笃实的君子。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的雕板上,写有这样的家规家训:“寡欲养身之本,慎言远害之本,节欲却病之本,清谨当官之本。”

以上看来,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都离不开“中庸”的智慧而贯穿着“中庸之道”。所以,在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春分时节,在这个最“懂”中庸之道的节气里,我们真是不要辜负了这好春光,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户外踏青,注重饮食养身健体,注重文化养心修德,对身体和心情来一次提升和放松,给身心和思想来一次净化和升华,探寻感悟“中庸”智慧,深谙遵循“中庸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驻省环保厅纪检组 牛贵军)

招商劳务派遣公司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03:41:05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盐田分拣员包装工深圳南头临时工劳务派遣 市社保中心 关于开展2 2017年 2012年 关于徐州市 徐州市医保 关于组织军 领会精神鼓 徐州市公安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