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军工脊梁离世 曾和钱学森共事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1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又一军工脊梁离世,曾和钱学森共事

  来源:长安街知事

  撰文| 卫张宁

  又一位军工脊梁离开了我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管德同志,于1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932年生于北京的管德,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清末留日武备生尹凤鸣。1949年高中毕业后,管德报考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两所大学的航空系并同时被录取,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毕业之后,管德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4年后,他开启了与飞机一生的缘分。1956年11月,经管德强烈请求,他从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政府最高管理机关——航空工业局(四局)调到了刚刚在沈阳飞机制造厂(112厂)组建的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曾经介绍过很多位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他们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在不发达的年代,为国家科学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管德院士也不例外。

  刚进入设计室,管德进行确定歼教1飞机外形的工作。为使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机翼、机身等外形均为曲面,表面必须平滑光顺。这就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多个截面的曲线,而每一个曲线都是由一段一段的二次曲线来模拟的。每一段曲线需要三个点,列成三元一次联立方程式进行计算。

  在上世纪50年代,新成立的飞机设计室仅有两台电动计算机,因为有更重要的计算任务,所以对于外形曲线的计算只能用手摇计算机计算。日复一日地算了一个多月,管德等几位技术人员终于完成了歼教1型飞机的外形数据计算任务。

  随后,管德进入气动组,专攻气动弹性。当时,国内气动弹性专业领域完全空白,管德和同事一起,用手摇计算机、地面共振试验设备,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保证了歼教1飞机的颤振安全。

  “这件事在当时还是比较有影响的。徐主任(徐舜寿)把我算的结果拿给黄玉珊教授看,他评价不错。他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算颤振速度,原来没有人算过,这是第一个。”

  那时的技术资料很少,每次经过北京,管德都会去各单位查找资料,然后分门别类摘抄到笔记本上。一本灰色的活页本,记载了厚厚一沓资料。

  1960年底,中共中央批准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研究院)成立,1961年8月,由空一所、112厂飞机设计室等合并而成的第一研究所(六院一所,后改称601所)成立。管德担任了新组建的气动室颤振组组长。

  3年后,他被聘为由钱学森担任组长、代表着中国空气动力学最高水平的学术团体——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16专业组理论分组成员。

  此后,管德主持了歼8飞机研制中的气动弹性专业设计计算和试验,创造了国内该专业领域多项第一次。在成功完成了歼8飞机各项颤振计算后,又进行了国内第一次飞行颤振试验。管德再接再厉,又带头完成了歼8Ⅱ飞机的研制、试飞工作,为此荣立航空工业部新机首飞一等功。

  1985年底,管德调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后兼任党委副书记。工作期间,管德还陪同乔石、习仲勋参观民航展览。1994年,身为中国工程院筹备委员会委员的管德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德(中)陪同乔石(左)、习仲勋(右)参观民航展览

  “我不是科学家,我是气动弹性专业的工程师。我不敢谈什么科学理论成就,我的目标是尽力把工程实际中的飞机设计工作做好。”

  终其一生,他都奔跑在朝这一目标奋进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罗湖劳力派遣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0-30 08:16:29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福保招聘中介深圳坪地人力资源 中国劳动保 铜川日报: 铜川日报: 曹妃甸的春 京昆高速石 省会空气质 大钊故乡起 我市通报二 贺俊鸿油画 劳务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