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祖祠被强拆?人民网评:折射古建筑保护之殇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18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人民网评:谭氏祠堂被强拆折射古建筑保护之殇

  近日,一则“谭嗣同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浦梓港的祖祠谭氏家庙遭遇强拆”的消息流传于网络,迅速引起网友热议。一来,谭嗣同可谓家喻户晓,按常理,如此古建筑应该得到保护。二来,“强拆”一词颇为引人注目,显示拆迁过程似乎并不平静。

  不过,拆迁方也拥有较为充分的理由。6月19日,谭氏祠堂所在地荷花街道发布声明,称浏阳市文物管理局进行了详细考查、论证,证明浦梓港谭氏祠堂并非谭嗣同祖祠。2014年8月,湖南省文物局给出的相关文件就指出,谭氏祠堂不予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那么,谭氏祠堂不受保护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建筑内一直有人居住,而且,“谁家建房或是家中缺个什么东西,就直接来祠堂拆。”可见,谭氏祠堂长期未能得到妥善保护,以致房屋结构受损,失去了应有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失去原貌的祠堂,自然不值得保护。

  但这一状况既已存在多年,为何有关部门一直听之任之?直到谭氏祠堂已被毁坏殆尽,文物局以及专家方才介入,进行考察、论证。试问,此时的调查结果还有几分参考价值?据《浏阳县志》《浏阳乡土志》等资料显示,谭氏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孟夏,兴毁多次,现存祠宇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有400年历史的祠堂,即使不与谭嗣同有关,也是珍贵的古建筑,怎么能说拆就拆?

  一旦游离于官方保护名册之外,文物似乎就只能面对任人鱼肉的悲惨命运。不久之前,张养浩故居遗址被规划建住宅,同样引来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谭氏祠堂一样,在均未得到官方承认的情况下,它们只能由族人自行组织保护。平心而论,集合社会力量解决公共管理资源掣肘、能效不足的问题,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政府与民间若不能通力合作,明确保护文物的职责,只会造成某些文物自生自灭的恶果。如果不能尽快攻破这个难题,浏阳甚至其他地方还有多少古建筑可拆?

  令人忧虑的,还有相关部门的工作方法。谭氏祠堂已然残破不堪,竟还要采用“强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怎能使周边群众心安?古建筑多年来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按理说,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抢救遗迹,能救下一些文物是一些。可事与愿违,谭氏祠堂在蛮力作用之下,整体化为废墟。事到如今,再列举出文物局和专家的论证,只是为这出古建筑的悲剧平添几分讽刺罢了。

  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也是浏阳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物保护不应沦为名人后代与相关部门的相互指责、批评。从现实情况来看,谭氏祠堂属于危房,也就确有改造的需要。但是,改造和强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面对日渐残破的古建筑和文物,有关部门更应多一点耐心。短期的经济利益与长期的社会效益孰重孰轻,实无需多言。为了尽快完成拆迁工作而出此下策,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

  文物属于全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据介绍,近三年来浏阳市政府在文物保护投入上逐年增加:2016年6887万元,2017年7860万元,今年因争取上级项目多,预计达2.5亿元。既然如此,何不为谭氏祠堂争取一个更好的结局?无论在不在官方保护名册,文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可能会使更多处于灰色地带的谭氏祠堂毁于一旦。到那时,后辈只能在废墟前哀叹今人的不作为。

 

责任编辑:霍宇昂

沙河劳动力市场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09-11 00:11:01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深圳松岗燕川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光明劳务派遣 鼎城区交通 鼎城区食品 鼎城:第三 鼎城区召开 鼎城区交通 鼎城区农机 鼎城区统计 鼎城畜牧局 鼎城区工信 市文物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