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副国级"接棒"陈小鲁 签了一份生前预嘱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作者:张某某 

  原标题: 今年73岁的副国级签了一份生前预嘱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撰文| 锐特

  “我准备好了,我会死得很好!”韩启德一语惊人。

  日前,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的清明论坛,刚刚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韩启德在演讲时,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这场论坛汇聚了多位医学届、教育界、殡葬界的权威专家,对“生前预嘱”这个最近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展开讨论。

韩启德在论坛上演讲

  今年2月底,陈毅元帅之子、“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陈小鲁因病去世,引发人们对生前预嘱的关注。

  生前预嘱,是指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一份文件,其中包括临终前的“五个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照顾;我要或不要生命支持系统;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来帮助我。

  韩启德即将年满73岁。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曾着力研究一个问题,医学到底能帮助我们到什么地步?他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能起到8%的作用。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论背后,有大量数据支撑,比如: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通过服用降压药,降为10.5%。也就是说,100个4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后,只有4至5个人受益,而且他们还要忍受着药物的副作用。

  对于癌症,韩启德也曾提醒医学界,患者生存率提高及死亡率下降,治疗技术的进步是重要因素,而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并没有直接关系。要控制慢性病的蔓延和发展,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技术策略和技术政策。

  其实,韩启德的意思很明显:医学并不是魔法,当生命在不可挽救的弥留之际,不进行过度抢救,不进行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有创治疗,让死亡以最有尊严的方式来临很关键。

  “我今年已经73岁了,我给自己签了生前预嘱,我的爱人也签了一份。”论坛上,韩启德笑谈生死,慨然为生前预嘱“站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0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过这样一句话。抛去个人死亡对社会的影响不论,不同人对于死亡这件事本身也有不同看法。

  在韩启德看来,每个人生下来,就如同上了一个大巴,大巴车的终点就是死亡,只是每个人下站的时间不同。“既然我们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还不如想开点,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

  当然,与“死得很好”相对应的,是活得精彩、活得充实。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前不久介绍过,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韩启德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职务;去年年底,他也已卸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最近,韩启德接连访问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10天时间里,他先后会见了印度人民院副议长、斯里兰卡议长、泰国立法议会主席等高层人士,还在尼赫鲁大学、斯中友协、泰中文化经济协会等机构座谈,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交流奔走。

  就在上周,教育部宣布批准设立西湖大学,众人翘首企盼多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式诞生。西湖大学从无到有,除了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等人呕心沥血的努力,也有韩启德一份功劳。

  2016年12月,西湖大学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时,韩启德亲赴现场揭牌;大学筹办阶段,他以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身份,为其发展战略把脉。

韩启德为西湖高院揭牌(资料图)

  如今,“美好生活”已成为人们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仅在于物质世界的丰富,更在于精神家园的丰赡;不仅在于生的精彩,也在于死的安详。生死两安,生死两悦。

  “后顾无忧”的韩启德院士,正忙着认真生活……

 

责任编辑:张义凌

生产线外包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03:15:57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龙华镇民治白石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黄贝劳务外包公司 兴义市事业 市人力资源 兴义市创业 市城乡居民 全力做好分 兴义市人社 兴义市人社 市人社局召 社保基金将 市人社局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