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京 能下乡 熟悉的高甲戏又回来了
来源:消费保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作者:张某某 

  新华社福州11月7日电 题:能进京 能下乡 熟悉的高甲戏又回来了

  新华社记者 邰晓安

  月色皎洁如银,村庄里锣鼓阵阵。晚上九点,福建省南安市吕茂村里,高甲戏《谋储记》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演得精彩;戏台下,观众们击节哼唱看得认真;舞台旁,孩童们奔跑嬉戏玩得开心。

  在后台昏暗的灯光下,南安市高甲戏剧团团长张芳颂铺开一张填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年底这段时间几乎天天有演出,今年我们已演已订的戏已经有近300场,明年的戏也订出去100多场了。”对于能够重新赢得观众的认可,张芳颂感慨万千。

  南安市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高甲戏的发源地,作为县级专业剧团,南安市高甲剧团曾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曾创作出《大汉魂》《沉浮记》等多个优秀剧目,并先后夺得“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曹禺奖等奖项,也曾进京汇报演出、荣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不过,南安高甲戏剧团却一度在市场的大潮中迷失了:剧团被承包给个人,由于只看重经济效益,不再注重原创剧目,演出质量和场次大大缩水,观众流失严重,南安的高甲戏一度跌入低潮,“戏曲之乡”的“帽子”也被摘掉了。

  “当时很多演员给我拜年,新年的年字还没说出来,就哭了。”张芳颂说,因为无法接受剧团艺术水准的迅速下滑,许多优秀的演员纷纷离团,南安市高甲戏剧团也很快名存实亡。

  2012年,借由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张芳颂在市里的支持下,再次把班子拉了起来。他们立团的理念依然是“以市场艺术供养剧场艺术,以剧场艺术拓展市场经济。”

  “我们的戏剧创作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艺术质量,要做到进得了京、下得了乡。”张芳颂说。为了重新激发演员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剧团让演员入股来当股东。同时,为了能让演员潜心钻研业务,剧团设置了保底收入,解决演员的后顾之忧。

  经过几年的发展,南安高甲戏剧团再次焕发了活力,重新赢得了市场,艺术水准也不断提高。新编大戏《郑成功》还专程赴台湾澳门等地演出,大获成功。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对于我们戏曲工作者来说,更加坚定了信心。要把精神落到实处,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出人出戏出精品’,让更多的人爱上传统戏曲。”张芳颂说。

责任编辑:张义凌

深圳盐田劳务外包



















【免责声明】:YY维新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YY维新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YY维新网免费提供的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YY维新网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 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13:45:22
Copyright © 2018 www.yyweix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888888号-4  布吉镇坂雪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长期大量招聘临时工 冯敏刚出席 李源潮主持 吴邦国与南 苏州市区老 我市养老保 我市市区通 我市最低工 逾亿人直接 我国多渠道 监察部对五